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和大思政課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由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水利部、人民日報社、共青團中央、江蘇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的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10月12日晚在河海大學舉行。(10月13日新華日報)
千年水韻,潤澤江蘇。長江奔涌、運河貫通,湖泊星羅、河網密布,從奔騰的長江到蜿蜒的淮河,從浩渺的太湖到壯闊的黃海,依水而生、緣水而興、因水而美,今天的江蘇,無數青年將青春理想融入水利建設、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的實踐中,挺膺擔當、發憤圖強。此次主題采訪活動,既是一次與“水”的親切對話,更是一次與青春的深情凝視,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啟智潤心,激揚愛國情懷、砥礪報國之志。以青春語態,回應時代之問。
江河奔流,碧波蕩漾,這是穿越時空長河的“青春頌”。水,生命之源,生存之本。一部治水史,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中國自古而今的發展史,也刻印著一代代青年治水報國、興水強國的堅實足跡。百年河海扛起水利“半壁江山”,青年學子前赴后繼奔赴全國各地;在抗戰烽火中的宋公堤,僅用77天時間筑就,矗立黃海之濱80余年;從太行絕壁到東海之濱,從鐵釬榔頭到云端大腦,從“拿命換水”到“點水成金”,兩代紅旗渠人的堅守一脈相承……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治水興水故事寫下青春奮斗篇章,無數個體抉擇與國家命運交織的珍貴記憶激蕩穿越時空的歷史回響,喚起“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是開在歷史現場的“思政課”。每一次回望過去,都是為了更好地出發。一代代河海水利工作者接續奮斗的故事,幾代“紅旗渠人”舍身忘我的奉獻情懷,“劉老莊連”旗幟所彰顯的忠誠與愛國,“蘇超”賽場傳遞的拼搏和團結……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這堂以水為介的大思政課,有深度、有溫度、更具網感,不僅是重溫一段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更是一次初心與使命的深刻叩問。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細節,讓初心、奮斗、責任“看得見”“摸得著”,激蕩青年學子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家國情懷。與歷史對話,與時代同行,用“歷史回響”共鳴“奮進強音”,別開生面的思政大課串起歷史記憶與青春志向。
青春接力、挺膺擔當,這是融入時代洪流的“航標燈”。奧運冠軍張雨霏、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逐夢新時代,用青春熱血拼搏出彩;“快樂蘇超”全民參與、“燃”遍全網,展現活力滿滿的幸福中國、快樂足球;在南通長江入海處,新時代青年奮力守護生態屏障,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時代在變,青春的身影卻始終活躍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做追根溯源的“傳承者”,從先輩事跡中汲取奮進力量;做敢闖敢試的“開拓者”,敢于在無人區探索、在關鍵處突破;做胸懷天下的“追光者”,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一群青春坐標下的“答卷人”,在貫通成長的時代接力中勇立潮頭、乘風破浪。
水脈與文脈交融,青春與時代共振。以江河之美映襯時代之美,以江河之變反映國家之變,以江河之興展現國家之興,這是一場青春的盛會。以水韻為墨、以大地為紙,新時代青年融入時代洪流,在江河湖海的碰撞與交融中,描摹“水韻中國”活力勃發、蓬勃向上的青春華章,唱響“愛國、青春、奮斗”的最強音。(范子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