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常州海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常州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776.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2%,增速蘇南居首、全省第三。其中,以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總值達384.9億元,同比增長122.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
深海瓊鯨(常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加緊完成一批發往黎巴嫩的光伏組件訂單。“這筆訂單4月份開始生產,總裝機容量達24兆瓦,接近去年一年的訂單總量。”深海瓊鯨總經理杜曉虹介紹,黎巴嫩是企業今年新拓展的市場之一,“今年還成功拓展了伊拉克、烏克蘭等國家的市場。”

如今,深海瓊鯨生產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已銷往西班牙、南非、新西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前三季度,深海瓊鯨出口訂單額同比增長360%。
與此同時,江蘇衛藍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也是一派繁忙。衛藍新能源從事固態鋰電池研發與制造,其產品不僅為工業無人機、機器人提供動力,同時覆蓋露營、自駕游等戶外電源市場。

“不管是東南亞的高溫高濕,還是歐洲部分地區的低溫環境,我們的電池都能穩定運行。加上體積小、重量輕,契合了工業設備‘小型化、輕量化’的發展趨勢,能滿足節能降耗的需求。”衛藍新能源外貿經理郭浩說,目前公司產品已相繼銷往馬來西亞、荷蘭、挪威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在海外市場競爭中,交付速度直接影響客戶合作意愿。了解到企業需求后,常州海關積極優化檢驗模式,在嚴格執行危險貨物包裝檢驗標準、確保運輸安全的前提下,幫助企業壓縮物流成本、縮短交貨周期。如今,衛藍新能源的鋰電池出口可實現“當日申報、當日檢驗、當日放行”。
常州海關還聚焦新能源產業發展,深化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解讀與應對幫扶,組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來華培訓官員與企業開展對接活動。同時與多部門協同聯動,為企業量身定制出口集裝箱裝卸和監管流程,全力保障“新三樣”產品出口高效順暢。
今年前三季度,常州全市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穩步提升。全市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2376.3億元,增長17.3%;以加工貿易、保稅物流方式分別進出口318.1億元、77.3億元,分別增長1%、21.4%。其中,民營企業外貿主力軍作用不斷凸顯,前三季度,常州民營企業進出口1767.4億元,增長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