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時代,無論是刷視頻的暢快,還是地圖導航的精準,抑或是網上購物的便捷,數字都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美好的背后,離不開算力強有力的驅動。算力,堪稱數字時代的電力,是點亮數智之光的“幕后英雄”。

11月5日,全國高質量數據集和數據標注產業(文化旅游)供需對接大會在揚州舉行。全國性數據行業大會何以選擇揚州為舉辦地?揚州數字產業有著怎樣的發展“密碼”?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訪。
建設數字“電站”,讓算力“看得見”
算力作為數字時代的動力源,為我們帶來無限便利,但它究竟從何而來?
記者走進揚州大數據產業園,只見黑色機柜上指示燈閃爍不停,這是算力跳動的脈搏,正源源不斷為用戶輸送著數據的強勁動能。工作人員介紹,園區集聚了騰訊、電信、移動、中聯云港等多個百億級算力中心,形成了強大的“超級大腦”集群,每秒可處理海量數據。
同時,揚州搭建的“運河城市算力平臺”,串聯起杭州、蘇州等運河城市,形成“萬P級”算力共同體。通過資源整合與智能調度,讓算力以近乎“零時延”的物理極限在城市間高效流動,就像一條條信息高速公路,為數字經濟發展搭建起高速通道。

揚州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揚州著力打造算力集聚區,建成大數據產業園,智算規模已超28EFLOPS,占全省40%以上,被“字節跳動”確定為全國核心算力節點之一,算力能力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同時,揚州構建起算力“一張網”,“運河城市算力平臺”匯聚9座城市的24個算力資源池,接入超萬PFLOPS算力資源,實時調度算力達2000PFLOPS。
揚州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大、布局早,目前已形成完善的算力產業生態,不僅吸引眾多大型企業入駐,還在算力資源整合和調度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為推動算力更好服務產業發展,揚州還出臺算力領域政策,按企業實際支付智算費用30%給予補貼,同一主體年最高補貼200萬元;設立AI毛絨玩具Token補貼,降低傳統企業數智轉型成本,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智能產業提供了澎湃動能,讓“看不見的算力”轉化為“看得見的生產力”。
淬煉數據“燃料”,為數字經濟騰飛蓄力
算力是引擎,數據則是燃料。在揚州,算力與數據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一場數據要素市場的變革。
此次全國高質量數據集和數據標注產業(文化旅游)供需對接大會選擇在揚州召開,正是看中了“算力+數據”的雙重優勢。

將算力與數據融合,在揚州已有豐富應用場景。揚州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了讓這些文化資源“活起來”“傳下去”,揚州依托算力支撐,對文旅數據進行多模態標注、增強和對齊,構建起高質量的文化旅游數據集,如“下揚州”智慧文旅大模型、文化遺產數字孿生等項目。這些數據不僅服務本地,更通過算力平臺輻射全國,為其他城市提供“揚州方案”。當下,人工智能發展迅猛,而數據標注是人工智能訓練的“基礎工程”。從圖像識別到語音合成,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每一個AI應用的背后都離不開大量數據的支撐。揚州憑借強大的算力資源,吸引了小云智能等一批數據標注企業落戶,形成了從數據采集、標注到質量檢測的全產業鏈,驅動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此外,揚州高價值公共數據歸集量已邁入“百億大關”,推動醫療健康、日化行業、樂器音教等領域的高質量數據集陸續上架省數交所。揚州正通過“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戰略,將數據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要素,為數字經濟騰飛注入“燃料”,進一步推動算力在產業領域的深度應用。
制造變“智造”,推動數實深度融合
算力與數據的雙重賦能,最終是為了推動產業升級。揚州正以“智改數轉網聯”為抓手,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躍遷。
在亞威股份鈑金機床車間,激光切割設備精準地在鋼板上進行切割,精度達毫米級。這一精細的“微操作”,正源于企業打造的智能工廠。通過信息化平臺,亞威實現了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產品不良率大幅下降。同樣的“數字進化”也發生在揚杰科技的5號工廠里。在這里,公司為芯片生產全流程裝上了“智慧大腦”,一排排設備自動運轉,晶圓片經過多道工序后變成功率器件。
揚州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揚州產業升級不僅體現在單個企業的突破,更在于生態系統的構建。圍繞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等十大重點領域,揚州發布場景開放清單,加速推動5G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同時,進一步加大在算力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培養更多算力領域專業人才,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從算力筑基到數據賦能再到產業升級,揚州正通過一系列‘鏈式變革’,不斷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在揚州、算全國’從愿景成為現實。”上述負責人表示。
通訊員 數宣 記者 程寶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