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高霞
- 時間:2025-11-08 21:18:20
清晨,江蘇省東臺市溱東鎮的薄霧還未散盡,中國人壽職場的玻璃門已被輕輕推開;夜幕降臨,鄉鎮街巷漸歸寧靜,許衛華的身影仍穿梭在為客戶服務的路上。自2007年投身壽險行業,這位有著17年黨齡的保險從業者,始終以黨員初心為梭、專業服務為線,在基層壽險平臺上編織出滿含溫情與擔當的服務圖景。從普通營銷員逐步成長為帶領團隊實現突破的職場經理,憑借五年如一日的堅守,不僅榮獲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營銷員黨員卓越個人獎”,更讓黨旗在服務一線熠熠生輝,讓“中國人壽”成為客戶心中溫暖可靠的代名詞。
急客戶之所急:風雨里的奔赴,是保險最暖的承諾
“保險賣的不是一紙合同,是能讓客戶安心的實在承諾。”這是許衛華常掛在嘴邊的話,更是她扎根服務一線的行動準則。2024年春天,客戶王林(化名)遭遇車禍后,需往返鹽城第一人民醫院辦理傷殘鑒定,恰逢連綿陰雨天氣,行動不便的王林犯了難。得知情況的許衛華主動攬下重擔,三次冒雨驅車往返兩地,幫著對接醫生、整理病歷,甚至在醫院走廊守到深夜,只為確認鑒定流程萬無一失。當10.47萬元理賠款及時到賬時,王林緊緊握住她的手哽咽道:“從鑒定材料到理賠流程,你比誰都上心,拿到這筆錢的時候,我心里又暖又踏實,真的太感謝你了!”
同年盛夏,一位年邁客戶的妻子因摔傷住院,全家僅靠低保維持生計。由于老人沒有實名認證的中國人壽壽險APP和銀行卡,線上理賠壓根沒辦法推進。許衛華聽說后,立刻帶著紙筆驅車60公里上門,還特意協調公司理賠柜員利用午休時間趕來,教老人填寫資料、核對信息。5000元理賠款很快便到賬了,老人的兒子有些激動,攥著一袋雞蛋往她手里送:“多虧你跑前跑后幫忙,家里也沒什么好東西,這點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這樣的故事,在許衛華的工作中早已是常態:為幫獨居老人激活保單,她曾頂著38℃高溫上門講解;為給種植戶定制合身的保障方案,她踏著泥濘走遍田間地頭,把專業的險種條款翻譯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話”。在她看來,客戶的每一聲“謝謝”,都比任何榮譽勛章更有分量。
帶團隊共成長:把經驗傳下去,讓服務“薪火相傳”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作為職場經理,許衛華不僅自己沖鋒在前,更把“傳幫帶”當成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面對市場變化,新人展業常遇挫折,她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把自己總結的“客戶需求清單法”“溝通避坑指南”寫成詳細筆記,逐字逐句講給新人聽;遇到新人談單卡殼,她會陪著一起復盤,從開場白設計到產品講解邏輯,甚至語氣語調都細細打磨。
鄰鎮網點的新人小李曾因連續三個月沒開單萌生退意,許衛華主動帶著他跑市場,教他如何觀察客戶真實需求、用真實案例化解投保顧慮。三個月后,小李不僅簽下首單,還成了網點的“新人之星”。如今,許衛華帶過的新人里已有 5 人成長為業務骨干,周邊網點常來取經,她卻總笑著說:“我只是把會的教給大家,真正厲害的,是每個愿意扎根基層、用心服務的年輕人。”
為了讓團隊力量更凝聚,她還牽頭成立職場學習小組,每周組織一次經驗分享會——老員工講服務技巧,新員工談成長感悟,把“單打獨斗”變成“并肩作戰”,讓整個團隊的服務能力節節攀升。
守黨員之初心:把“為人民服務”,寫進每一件小事里
“2006年入黨時的誓詞,我一刻也沒忘。要把‘為人民服務’落到每一件小事里。”從入黨到投身壽險行業,許衛華始終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緊跟公司“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她總是積極學習新產品、新條款,還把復雜的條款細則做成對比表,讓客戶一看就懂;她的手機 24小時不關機,不管是深夜的理賠咨詢,還是周末的保單整理需求,只要客戶聯系,她總能第一時間響應;遇到客戶對理賠流程有誤解,她從不含糊回避,耐心解釋到客戶滿意為止。
對許衛華而言,黨員身份是責任,壽險人身份是使命:她用腳步丈量服務廣度,從溱東鎮的街頭巷尾到周邊鄉鎮的田間地頭,哪里有客戶需求,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用真心加深服務厚度,從一張保單的簽訂,到后續無數次的回訪關懷,把“一次服務”變成“長期陪伴”。
在東臺這片土地上,許衛華就像一株堅韌的蘆葦,風里來雨里去,卻始終向著陽光生長。她用17年黨齡的堅守、多年壽險服務的深耕,把黨員初心與保險溫度擰成一股繩,不僅為中國人壽的服務篇章寫下動人注腳,更讓“保險為民” 的理念,真正暖進了百姓的心坎里。
通訊員 周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