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河海大學舉行。活動以靈動的藝術形式為筆,以水利報國的實踐為墨,在新時代的育人畫卷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這場精神盛宴,讓思政教育走出了課本的邊界,更讓愛國情懷與奮斗精神在江河奔騰的意象中實現了代代相傳。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共鳴如潮,蘊藏著思政教育的創新密碼。不同于傳統課堂的單向輸出,活動以多元藝術形式搭建起精神溝通的橋梁。校友們的分享更如涓流匯海,“讓水往高處流”的技術突破,“搶座如筑壩”的求學較真,都讓“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佳話有了可觸可感的細節支撐。“情景演繹+親歷分享”的表達,讓大思政課擺脫了抽象說教,成為看得見、聽得懂、記得住的精神洗禮。
水利興則天下安,從都江堰到南水北調,中華民族的治水史從來都是一部家國擔當史。活動將百年河海的校史融入國家治水安邦的宏大敘事,讓青春奮斗有了更深遠的精神坐標。節目現場,當嘉賓談及白鶴灘建設的青春遺憾,分享清涼山觀星的求學時光,這些個人記憶與三峽大壩、南水北調等大國工程形成奇妙呼應,正是無數個體的堅守與付出,才筑就了國家發展的堅固堤壩。
青春群像里,彰顯著奮斗接力的精神傳承。這場思政課的精妙之處,在于構建了跨領域、跨代際的青春對話。奧運冠軍以“水教會我們中流擊水”的感悟,將泳池拼搏與水利人的堅守相連,立下的“30歲再戰奧運”的誓言,恰是青春奮斗最鮮活的注腳。“蘇超”少年以河海為追夢目標,宇樹科技創始人用自己的拼搏故事激勵年輕學子逐夢新時代,不同領域的青春故事,與水利院士們的奮斗歷程形成共振,印證了“青春的模樣從來都是與國家共進”的真理。從老校長的風雨奔波到青年學子的篤行不輟,從實驗室的技術攻關到賽場上的極限突破,奮斗精神在代際傳遞中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作為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這場大思政課以“云端”為翼,讓青春之聲跨越地域阻隔。當舞臺上的情景演繹通過屏幕傳向四方,當校友們的奮斗感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線上+線下”的傳播矩陣讓“治水報國”的精神種子撒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樣的創新,讓思政教育突破校園圍墻,成為全社會共享的精神財富,彰顯了網絡時代思政教育的強大生命力。
江河奔涌,不舍晝夜;青春作筆,山河為卷。河海大學這場大思政課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水”這一獨特的精神載體,將百年校史、國家敘事與青春奮斗熔于一爐。從嚴愷校長的家國情懷到當代青年的逐夢征程,從水利工程的建設奇跡到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節目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在訴說:青春的價值,是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思政教育的力量,是讓精神傳承成為行動自覺。
這場以水為媒的思政課雖已落幕,但它所點燃的青春之火永遠不會熄滅。正如江水奔流入海,無數青年必將帶著這場課賦予的精神力量,在各自的領域里如水赴壑、逐浪前行,把青春華章真正寫在祖國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