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原來我們每天捧著的課本是這樣印出來的!”在江蘇鳳凰新華印務集團,南京市金陵河西學校小學部六(12)班的周翌霖被眼前的智能化印刷工廠深深震撼。10月30日,該校六年級學生在此開啟了一段難忘的社會實踐之旅。
從古代印刷術的誕生,到現代智能印刷工廠,孩子們穿越古今,在墨香與機械聲中探尋“一本書的誕生”,從印刷技藝的偉大變革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據悉,本次社會實踐由現代快報和江蘇鳳凰新華印務集團聯合打造。

觸摸古人智慧,“穿針引線”制作一本“古籍”
在鳳凰印刷文化博物館的歷史陳列展區,從古老的活字印刷到現代的數碼印刷,展區用實物和各種互動設備,生動再現了千年印刷史的演變。

“這是復刻的宋代泥活字,古人太有智慧了!”六(9)班的劉澤宇在場館內設置的互動屏幕上,按照指示將漢字放在對應的地方,刷墨、印刷。“很新鮮,通過這個裝置,我真正學到了‘活字印刷術’的真諦。”

在這里,不僅可以體驗“活字印刷術”的傳統技藝,還能真正學做一本書。在文創館,同學們手工體驗“古法制書”環節,用一根線,像縫衣服一樣,制作一本“古籍”。

“太有意思了!古代沒有訂書機,就用這種方式裝訂書籍,中國的文化太有魅力了。”六(2)班的夏雨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種“穿線制書”的技藝,也讓她真正體會到,為何書中會講孔子看書入迷,數次翻閱書籍將書籍翻散的故事。

六(2)班的夏雨萱
這份對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令夏雨萱備感振奮。拿著剛剛“穿”好的“古籍”,她在封面寫下了“我的未來不是夢”。“小時候,我看到王羲之寫的《蘭亭集序》,非常優雅。這也萌生了對書法的興趣。”夏雨萱說,寫書法的時候,她能夠忘掉所有的煩惱。未來,她也希望自己能夠用心寫好每一幅作品。
智能車間里的 “機器人總動員”,見證一本書的誕生
在現代智能車間,智能印刷設備飛速運轉,高速膠訂機和精裝聯動線高效協作,AGV智能小車有序穿梭。智慧化的車間里,各種設備和機器要比人多。“這是我們最喜歡看的《七彩語文》!”看到彩色的紙業,從機器里一張張“吐”出來,大家驚奇地說:“原來我們的課本都是從這里生產出來的啊!”

不僅如此,還有智能叉車負責運輸,精準搬運成噸的圖書。“就像現實版的‘機器人總動員’!”六(12)班的盛悘鑫感嘆道,從古代的活字印刷到現代的智能車間,中國科技發展飛速。“我非常驕傲也非常自豪,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見證。”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用漢字書寫的大量典籍便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
沉浸式開啟漢字之旅,穿越時空對話一代文豪
在沉浸式體驗場館,孩子們戴上VR眼鏡,與孟子、蘇軾展開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在這個漢字空間,六(9)班的顏悅澤看到了中國的壯麗山河。她激動地說:“太神奇!太壯觀了!”


“以前覺得出版就是簡單印書,今天才發現背后有這么多學問!”社會實踐結束后,許多同學紛紛感慨,六年級級部主任王雅潔對此也有相同的感受。“我們的主題是《沉浸印刷天地 感受科技魅力》,希望孩子不僅要在學校學習,還要走出校園,體驗科技的魅力,更要貼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樂趣。”

令王雅潔新奇的是,這里有一面展墻,展示了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極具紀念意義。“我也找到了讀書時的課本,看到它一下子把我拉回到當年讀書時候的場景,非常懷念那段青春歲月。”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楠/文 王玉秋晨/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