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工信部公示2025年度卓越級智能工廠項目,徐州新鳳鳴江蘇新拓新材有限公司的“聚酯纖維全鏈協同智能工廠”和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裝載機全價值鏈運營增值制造智能工廠”上榜;上月底,工信部公示的《2025年5G工廠名錄》中,江蘇德魯尼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憑借“智能家居數字化生產5G工廠”成功入選。
這三家企業的轉型實踐,正是徐州市近年來強化數實融合、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的集中體現。作為老工業基地,徐州正以“智改數轉網聯”為關鍵抓手,堅持“政府引導、產業聚焦、平臺支撐、規模推廣”的工作模式,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從“制造”到“智造”,智能工廠集群崛起
近年來,徐州聚焦智能工廠建設,遵循“自下而上夯實基礎、自上而下規劃協同、數據驅動貫穿始終”的原則,圍繞“設備、車間、產線、工廠”四個層次,開展全方位改造。
在設備層,企業實施設備互聯互通、狀態監控與預測性維護,引入自動化、柔性化設備。在車間層,部署制造執行系統、引入物流智能化系統,優化生產作業流程。
在產線層,推進產線自動化與柔性化集成,實施能源精細化管理。到了工廠層,則實施數據驅動決策、優化智能物流與倉儲系統,實現全廠資源優化配置、運營透明化、決策智能化的目標。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319家企業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建設典型場景自評價。
徐工集團的智能化改造令人矚目。走進徐工精益智造領航工廠,一條240米長的中小噸位領航裝配線,集成了22個流程工位,覆蓋100多道工序。在這里,工人和AGV機器人協同作業,數字孿生產線實時展示生產進度和所有生產數據。
如今,徐工正以智能化撬動產業鏈整體躍升,通過輸出成熟標準、共享技術平臺,深化協同創新,構建起“頭部企業+生態伙伴”的智能新生態。依托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挖掘“焊接缺陷在線檢測”等30余項工業大數據應用場景。
新鳳鳴江蘇新拓新材有限公司則以“鳳平臺”為核心,集成了包括MES、SAP-ERP在內的12個系統,形成了采購、生產、倉儲等全流程的數據閉環管理,車間自動化率超過95%。通過構建“零缺陷”智能生產體系,該公司在生產效率、運營成本和產品質量上均實現了顯著提升。
江蘇德魯尼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的轉型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該公司建設了9萬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基地,引進智能制造工業4.0生產線及智能倉儲系統,以智能化生產為基礎,實現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供應鏈“四鏈一體”的融合。其產品配件上附有二維碼,標注產品長度、寬度等信息,機器掃描二維碼即可實現一次性裁剪,避免材料浪費,“智改數轉網聯”讓企業產能提高了80%。
鏈式躍升,從企業轉型到產業生態升級
徐州不僅關注單個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更注重產業鏈上下游的同頻共振。市政府鼓勵徐工集團等“343”創新產業集群鏈主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以提高產業鏈協作效率和供應鏈一體化協同水平為導向。

針對工程機械、安全應急裝備兩大行業,徐州實施“靶向施策”推動上下游企業轉型,成功入圍全國第三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這種“鏈式”轉型模式,使智能化的效益從點擴展到面,形成了全產業鏈協同升級的良好局面。
在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方面,徐州支持大企業制定轉型整體規劃,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數據采集、業務打通、生態搭建等能力。全市現有精創電氣等12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引導中小企業以場景化推動為抓手,加強分類分級數字化轉型。今年上半年,全市25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78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面對人工智能浪潮,徐州還積極布局行業模型應用。圍繞“343”創新產業集群,推動龍頭企業發揮數據、知識、場景等優勢,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共創行業大模型:在工程機械領域,利用大模型開展設備預測性維護、智能生產調度、供應鏈優化及智能售后服務等,加快在無人礦山、自動駕駛等細分領域垂直大模型應用;在綠色低碳能源領域,圍繞視覺檢測、智能運維、能源管控等典型場景,利用大模型開展能源生產優化、設備健康管理、能源消耗預測及清潔能源管理等,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夯實基礎,構筑數字化轉型生態
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截至上半年,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2.36萬個、5G-A基站4981個。在全市重點園區、示范企業、優質小區等18個點位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推動網絡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升級演進。
政策支持方面,徐州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制造業貸款貼息、技術改造投資稅收優惠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推動徐工傳動等10個項目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金總額達4.4億元,位列全省第二。上半年還兌現了2024年“智改數轉網聯”市級獎補資金1813萬元。這些政策措施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系列舉措推動徐州數實融合成效顯著。今年,全市成功入圍全國第三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徐工重型獲批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徐工漢云獲評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A級首位。
目前,徐州正處于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的攻堅期,肩負著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支點的重任。下一步,徐州將高質量實施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搶抓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機遇,對標國家和省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全年計劃推動1200家企業開展智能車間改造、600家企業開展基礎級智能工廠建設,擇優儲備一批先進級、卓越級智能工廠。同時,高水平實施數字化轉型加速行動,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引領鏈式轉型和大型企業加速整體轉型,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構建起覆蓋全市“343”產業集群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矩陣。
徐州正全力將數字經濟的“最大變量”轉化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為建設新型工業化強市蓄勢賦能。
記者 王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