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西太湖半程馬拉松的15000名跑者,沖線后不到1個小時,便在手機上收到了專屬賽事短視頻;在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室里,“AI智醫助手”系統默默“傾聽”醫患對話,實時生成規范病歷……這些數字應用,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場景中,展現出數字消費的蓬勃生機。

數字消費,包括數字產品消費、數字服務消費、數字內容消費以及通過數字渠道實現的其他消費。據商務部測算,2024年,我國居民數字消費規模已達到23.8萬億元,相當于當年居民消費的44.2%,足見數字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日前,江蘇省2025年數字消費創新場景和重點企業名單公布。常州在全省100個數字消費創新場景中占21席,在十大典型場景中入選4項,47家重點企業名單中占13家,三項數據均居全省首位。數字技術,如何在常州變得可觸、可感,并擁有溫度?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走訪。
消費“新變化”
早晨8:30,家住天寧區紅梅街道的劉奶奶準時出門,在一臺養老服務機器人的陪伴下,前往社區醫院。這臺機器人能識別障礙、規劃最安全的路線,路上還會播放劉奶奶最愛聽的錫劇。這款由常州本土企業江蘇邦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機器人,集成了自動駕駛、緊急救助和健康監測功能。企業數據顯示,購買使用該產品后,社區老年人獨自出行的意愿提升了65%,意外發生率則下降到過去的一半。

同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新能源車主李明。傍晚,他將車駛入小區充電站,充電樁自動識別車輛信息后開始充電。“系統還會根據我的用車習慣,推薦最劃算的充電時段。”這套由位于武進區的蘇文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電能俠充電系統”,通過智能調度和負荷預測,整合了全市的充電樁數據,能引導并幫助車主避開充電高峰,平衡電網壓力。使用該系統后,充電樁利用率大幅提升,用戶平均等待時間縮短了60%,每年還可減少約1.2萬噸碳排放。

數字化也正在重塑文化領域的消費。常州博物館的“數字顯真閣”前,游客周欣怡正通過8K觸控屏,細致觀摩一件文物的數字模型。隨著她的指尖輕輕滑動,屏幕上的文物模型被不斷放大,器物上細微至亞微米級的工藝痕跡便清晰呈現。“以前隔著玻璃看不真切,現在連匠人留下的指紋都能看清,還能聽到它背后的故事,感覺正在與歷史對話。”據統計,該展區開放半年來,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延長了30分鐘,青少年的參觀率提升了80%。
數字“守護網”
真正的數字消費,不僅讓生活更便捷,還構建起一張無形的“守護網”,讓關懷精準觸達、及時響應。
在常州市民政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全市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數據。“家庭有大額醫療費用支出、家庭主要勞動力去世……這些脫敏后的數據都能被監測到,方便我們及時作出反應。”工作人員指著屏幕介紹道,這套系統接入了醫保、民政、教育等19個部門的數據,已累計推送預警類信息7000多條、提示類信息4萬多條;暖心護航處理智能監測設備預警2萬余次,開展緊急救助700余次。

像這樣的城市治理“隱性”關懷,已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北區的“城市管家全鏈式融合平臺”以“業務一體化、資源標準化、管理智能化”為核心,集成了環衛、綠化、市政等全業務場景,推動城市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平臺不僅能實時監控各業務板塊,還能通過分析歷史數據,精準定位高頻問題區域。”平臺負責人表示,系統為人力物力的精準調配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技術不只是飄在云端的理念,還是解決實際生活痛點的重要手段。”常州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些在后臺默默運行的數字智能系統,已成為城市治理與民生保障的堅實底座。
增長“雙引擎”
“技術本身不是目的,如何讓它切切實實被用起來,才是關鍵。”常州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常州以“揭榜掛帥”機制,把城市的真實需求打開,讓企業在真實場景中“賽馬”,以此推動生產與消費的“雙增長”。
今年以來,常州系統梳理出數字消費七大重點領域,通過“場景開放+政策扶持”,鼓勵企業在真實環境中檢驗產品、優化服務。圍繞“數字消費、智慧醫療、養老服務”等重點行業,常州出臺《百景應用行動計劃》,統籌推進16個重點應用、100個“人工智能+”示范場景建設,累計兩批次梳理并發布了超過130個的企業實踐場景。

政策引領下,數字消費新業態蓬勃發展。常州大力培育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扎實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同時,常州持續探索將數字消費嵌入“賽事+旅游”的創新模式。例如,中華恐龍園利用元宇宙技術升級“穿越侏羅紀”項目,國慶假期的客流與營收增幅分別達12%和28%。“蘇超”賽事更是帶動全市數字消費超15億元。
在技術供給端,常州市數據局聯合市數據集團發起5億元人工智能數據基金,統籌算力規模超1000p,并發布常州市公共算力調度與創新服務平臺,最高補貼算力費用100萬元;支撐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七大領域的大模型研發,最高支持200萬元,為數字消費筑牢技術基石。
據悉,在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發布的新型智慧城市評級中,常州市位列全國第11位,下轄主要區縣均進入全國百強。今年,常州正式申報江蘇省城市全域數字化試點,旨在通過“云—網—端”一體化建設,實現城市治理、產業升級、民生服務的全域數字孿生,并支持企業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轉型發展,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