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李蔚蔚
- 時間:2025-10-13 16:55:27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在河海大學開講。
時逢河海大學建校110周年,這所以“治水興邦” 為初心使命的百年學府,向世人呈現了中國水利教育的厚重成果,展現了一代代水利人奔赴南北、報效祖國的風姿。

這場大思政課,以激昂的腔調詮釋了“青春”深遠而宏大的主題。“我飲‘河?!坏嗡?,我獻祖國一生情”,在互動引導活動上,河海大學校長鄭金海與全場師生一同重溫一代代河海人的青春諾言。

河海大學校長鄭金海
當晚的活動,處處體現著“青春”的關鍵詞?,F場,AI技術的運用,令張建云、鈕新強、徐建榮、張金良、林毅峰五位水利大師穿越時空,與年少的自己同框。
一群10后少年齊唱《保衛黃河》,再現新旅“小好漢”風采。在《江河赤子》微戲劇中,演員侯勇則深情演繹了治水宗師嚴愷慷慨激昂的水利人生。
“假如許我再少年,挑燈夜讀不偷閑”,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張金亮的話語引人懷想。共赴一場跨越大江大河的青春之約,這是河海人的抱負,更是無數治水精英的生動實踐。
治水報國,共赴青春之約,如此壯歌是歷史的賦予。水,是億萬生民的生命之源;治水,關乎國家命運,關乎子孫福祉。在中華兒女和水的千年關系中,對話、治理、協調是不變的主題。大禹、李冰……這些頂天立地的先人,為后代的治水者打了樣。治水先驅以嘔心瀝血的方式“喝止”洪濤,青春一代繼承治水智慧,在新賽道上開拓創新。一場穿越歷史煙云的治水接力,讓青春中國安然,讓大美中國豐沛。

五位水利大師現場開講
治水報國,共赴青春之約,如此壯歌是時代的賦予。千百年來,在浪潮的澎湃中,在詩意的棲居中,中國人找到了治水的“節拍器”,也找到了與水共存的智囊。當下正處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面對有的地方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等挑戰,治水是國之大計,是民之大愿?!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水之綠、水之活、水之冽,是高質量發展的要義。為此,各行各業的人,都應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立足各行各業,為祖國水利建設貢獻才智。應當看到,新時代的治水,既是工程技術層面的比拼,更是融合系統思維與人文關懷的共鳴。“治水”和“樂水”,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壯麗篇章,永遠激勵著每一個華夏兒女奮勇向前。
治水報國,共赴青春之約,如此壯歌是青年的使命。治水,從不負少年夢。很多治水專家,是從少年時就開始萌生治水夢想的。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朱非林,自小在電視屏幕前立下樸素心愿,繼而為國家防汛指揮中樞裝上“最強大腦”,這個樣本具有典型意義。由此可見,“共赴青春之約”的深層意蘊在于,國家的治水大計為青年才俊施展拳腳提供了廣闊舞臺,而青年才俊的創新本能又為治水注入永恒的動力。正如一批又一批河海人走出校園在山河湖海之間揮灑才情所顯示的那樣,青年人和治水事業的深度結合,是青年之幸、國家之幸。

活動現場
“與國家共進,和時代同行,這就是青春的模樣”,河海大學校長鄭金海所言,契合著滾燙的家國情懷,也呼應著年輕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中流擊水,夫復何求?此刻壯歌飛揚,你我同行不??!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