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山海文化”園本課程建設,將鄉土資源轉化為滋養童年的沃土。2025年11月6日,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黃川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以“草莓、草編”為主題的環境創設教研觀摩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觀摩與研討,展示幼兒園如何將地域特色資源融入教育環境,從而賦能幼兒的全面成長。

本次活動以“環境改造”為切入點,將山海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草莓”與“草編”元素融入園所環境設計與課程實踐。教師們巧妙利用稻草、柳條、玉米皮、樹枝等田間地頭的自然材料,與幼兒共同打造充滿鄉土氣息的互動空間:從“草莓田”角色扮演區到“草編工坊”創意角,從玉米皮拼貼畫到稻草編織的稻草人,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著自然材料的溫度與可能性。園內一角一落皆成景,一草一木皆含情,充分展現了農村幼兒園“以土為美、以樸為韻”的教育理念。

活動中,孩子們專注地用稻草扎結小動物,用柳條編織花籃,用玉米皮粘貼裝飾畫,甚至將草莓種植體驗與草編藝術結合,創作出“草莓莊園”微景觀。他們一邊操作一邊興奮地講解自己的設計思路,引得觀摩教師頻頻駐足。一位骨干教師感嘆道:“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在孩子們手中竟能變成如此生動的作品!農村幼兒園對本土資源的挖掘,真正實現了‘教育回歸生活’。”

在隨后的研討環節,園長與教師們圍繞“農村自然資源在游戲活動中的開發與利用”“如何讓本土資源成為游戲活動的‘活教材’”“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土資源進行山海文化環境創設”“如何讓環境成為孩子的第三位老師”等問題展開深度對話。大家一致認為,利用本土文化資源不僅是成本低廉、取材便捷的教育方式,更是培養幼兒鄉土認同與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幼兒園園長分享道:“我們從草莓種植的農事經驗中提煉科學探究主題,從草編工藝中延伸藝術表達課程,讓幼兒在‘做中學、玩中悟’,真正實現游戲與課程的有機融合。”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環境改造的展示,更是一場幼教人的思維碰撞。幼兒園將以此次觀摩為起點,持續深化山海文化園本課程體系,推動稻草、秸稈、果殼等“廢棄材料”成為幼兒游戲的“寶藏資源”,讓農村幼兒園的教育煥發獨特生命力,成為賦能兒童發展的精彩篇章,讓童年的成長扎根于深厚的山海文化土壤之中。
通訊員 刁晨慧 趙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