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發(fā)布2025年度“江蘇好人”名單,鹽南高新區(qū)伍佑街道陳秀蘭當選“孝親愛老”江蘇好人。

陳秀蘭,女,1963年9月生,鹽城市鹽南高新區(qū)伍佑街道伍北居委會居民。2000年,陳秀蘭的丈夫意外受傷導致智力受損并患上癲癇,此時公婆年邁體弱,女兒還在上學,陳秀蘭毅然挑起家庭重擔。2005年,公公病痛纏身,她像女兒般精心照料,直至老人去世。2014年,婆婆患上精神疾病,大小便失禁還時常走失,她盡心侍奉婆婆,讓老人安享晚年。
丈夫發(fā)生意外,她成為家中“頂梁柱”
2000年,陳秀蘭的丈夫在工地打工時,不慎摔跤受傷昏迷,經(jīng)過近5個月的救治才逐漸恢復意識,外傷造成了嚴重的后遺癥,不僅智力受損,說話含糊,還經(jīng)常發(fā)生癲癇。2009年8月,經(jīng)醫(yī)院鑒定為智力殘疾二級。
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陳秀蘭為了賺錢養(yǎng)家和照顧丈夫,只能在家附近的服裝廠打零工。每天都要根據(jù)醫(yī)囑,為丈夫精確配制藥物,準備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還要進行康復運動。這些年,她一直會在床頭放一條毛巾,一旦丈夫癲癇發(fā)作就要立即救治,以防他咬傷自己。在她的悉心照顧下,丈夫逐漸能生活自理,陳秀蘭也慢慢放心外出打工,以支付高昂的用藥費用。
20多年來,陳秀蘭每天除了照顧丈夫,還要照料患病的公婆。丈夫摔傷時,女兒才14歲,沉重郁結(jié)的家庭氣氛加上陳秀蘭照看重傷丈夫精力有限,導致原本名列前茅的女兒成績一落千丈,也未考上高中,為此她十分內(nèi)疚。懂事的女兒雖然內(nèi)心向往校園,但還是毅然放棄學業(yè),提前步入社會,以小小的身軀和媽媽一同扛起家庭重擔。
公婆先后重病,她孝敬老人如父母
2005年,陳秀蘭公公罹患賁門癌,手術治療后病情仍反反復復,隨后檢查出的膽結(jié)石更是讓老人飽受折磨。在醫(yī)院陪護時,醫(yī)護人員和其他病友總是夸贊陳秀蘭像親身女兒一般耐心細致。2011年,陳秀蘭公公還是因癌細胞擴散不幸去世。公公去世后,婆婆行為失常,經(jīng)常走失或夜里偷跑出門,身體每況愈下,大小便失禁,2014年被醫(yī)院鑒定為精神殘疾二級。有人建議將老人反鎖家中,但她斷然拒絕,寧愿獨自抗下所有困難也不愿委屈老人,反而更加仔細地陪伴守護。
2019年春節(jié)前夕,陳秀蘭正在屋前整理菜地,抬頭一看,股股濃煙正從廚房里冒出來,她立即沖進廚房,及時將火澆滅。原來是婆婆燒火時不小心點著了灶邊的秸稈,看著婆婆滿手滿臉黑灰,茫然地站在那里,陳秀蘭沒有埋怨半句,反而悉心安撫并幫婆婆擦洗。2020年3月,婆婆彌留之際,安詳?shù)乜粗愋闾m,不停訴說對兒媳的謝意。
始終心存善念,她心沐陽光笑對生活
在最艱難的時候,陳秀蘭也想過放棄,但生活還要繼續(xù),所以她咬牙堅持,堅信陽光的到來。丈夫生病時,不少鄉(xiāng)鄰前來捐款,陳秀蘭全都記錄在冊,想著渡過難關之后還給大家。由于房屋征收多次搬家,記錄冊遺失,讓陳秀蘭懊惱不已,但鄉(xiāng)親們的善意她始終銘記在心。
回憶過去的種種,陳秀蘭也感嘆,有段時間壓力大到頭發(fā)一把一把地掉。遇到再大的事情好像也不會流淚,因為眼淚仿佛在二十幾年前都流光了,甚至自己父母去世時都哭不出來了,平淡的話語卻讓人動容。
25年來,盡管日子過得艱難,但陳秀蘭一直積極樂觀、從不抱怨,用她的愛和堅強為這個家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2022年7月,陳秀蘭被評為“鹽城好人”。
通訊員 陳衛(wèi)江 柏海燕
